balance-2121323_1920.jpg

 

「口袋裡放著手機,卻在找手機?!」 、「壓力一大就失眠」、「食慾變差,卻容易肚子漲或便秘」、「鼻子變得容易過敏」、「常常頭暈頭痛」…,

我們能列出幾百種情形是讓人不開心、令人皺眉頭但是又不想真的去看醫生,或是真的去看醫生之後,檢查結果都正常,吃了一堆藥卻沒特別改善。多數人想說算了再看看吧!可能慢慢就好了。

這些情形其實是精密的身體在告訴主人:我出錯了,需要關注!無論男生或女生,每個人的身體都像是害羞的小女生,一開始一定是小小聲的求救,如果已經到了要大聲呼救的時候,通常事情就大條了!

 

何謂「亞健康」?

如果要用一句話解釋什麼是「亞健康」那就是:「力不從心」想睡卻睡不著、想記卻記不牢等等。亞健康的概念在1980年代被提出,一開始遭到許多質疑,但經過近40年的研究,醫界已開始正視亞健康的重要。

因為亞健康的狀態就像是走鋼索的人,短時間內能停留在細細的鋼絲上,卻不能持續的走下去,處在亞健康的人們,通常會往兩個方向移動

1. 恢復健康 2.生病。就像被兩個磁鐵往反方向拉的針,需要減弱壞方向的拉力,或增強好的拉力,才能遠離病床。

 

「體溫、抽血、X光看起來都正常,回去多喝水、多運動就好」這樣的話聽起來似乎很熟悉,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,去醫院因為無法確定病名,或沒有相應的健保診斷,不是拿不到藥就是吃了藥覺得沒效。

多數的人心理還是希望找到改善的方法,這時候用保健食品來調整是很多人的選擇。

保健食品的影響和功效,從數字上是不證自明的:台灣人每年總共花大約1075億元在購買保健食品上,每四個台灣人就有一人在使用保健食品(27%)。

市面上常見從美國或澳洲來的保健食品品牌,但其實台灣本身每年也出口近200億台幣的保健食品到國外呢!這都還不算中藥產品在內,其實反應的是大眾想要掌握自己的健康,為自己負責的信念。

 

相對於疾病,常常由醫生靠著檢驗鐵口直斷,亞健康需要每個人透過自己的感覺,和專家不斷對話才能精準診斷。

專家在這裡的角色,必須能夠搜尋整合科學論文和專業經驗,提供靠譜的建議並保持緊密溝通。現在每個保健食品或其他療程,在國際論文資料庫都有大量資訊可以查詢,

不需要依靠誰的建議,或親戚朋友也有吃而做決定。

最重要的,身體不會在一天之內背叛你。要不要聽身體的警訊做改變,決定權在自己手中。

arrow
arrow

    陳德福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